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天天速读:夯实制造强国人才基础!

天天速读:夯实制造强国人才基础

时间:2025-11-14 08:53:08 来源:小时了了网 作者:许哲佩 阅读:319次


(相关资料图)

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认为,制造强国建设对产业工人素质提出了新要求,要重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夯实建设制造强国的基础。

全国人大代表张世丽是山西潞安化工集团常村煤矿综掘一(2)队党支部书记、队长。在煤炭掘进一线工作了13年,他感到制造业发展对产业工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建议重视对一线技术骨干的培训,选送技术骨干到高校和科研院所深造,帮助他们把实践经验提升为理论认识。

“目前,我国传统制造业正处在向先进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转型升级过程中,产业技能工人的成长、成才速度是否能跟得上行业发展速度,十分关键。”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数控车工高级技师周颖峰对记者说。

2017年印发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提出,加大对产业工人创新创效扶持力度,深化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开展先进操作法总结、命名和推广,推动具备条件的行业企业建立职工创新工作室、劳模创新工作室和技能大师工作室等。

周颖峰代表和张世丽代表都认为,工作室对提高产业工人技能可以发挥更大作用。周颖峰代表说,“创新工作室可以发挥团队优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养高技能人才。特别是在新技术研究等领域,组建团队对整个产业的发展很有利。”张世丽代表带领30多位煤矿一线员工,将创新工作室建在基层队组。他说,创新工作室距离一线近,距离产业工人近。可以把实际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总结提炼出来,形成切实有用的创新成果,是群众性创新实践的最好载体。

全国政协委员刘争来自航天制造业一线。作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的工艺师,18年来,他一直奋斗在火箭零件数控加工一线。刘争委员说,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业实现“由大变强”的难得机遇,大量劳动者的经验和技术被集成到机器设备中,迫切要求智能制造从业者广泛涉猎跨领域的知识技能,保持终身学习。

全国人大代表范银莲是山西高陶瓷业有限责任公司质量技术科质量控制员。工厂一线的工作经历,使她对提高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感触颇深。她说,无论是建设制造强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还是应对国际产业链供应链调整重组、维护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提高产业工人水平都是基础和关键。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标签:

(责任编辑:爱戴)

相关内容
  • “以为她死了”,男子打晕妻子后将其抛下悬崖
  • 投资8亿工厂被强行接管,创始人详细回应
  • 特朗普赦免75名支持者
  • 小学教师转岗教高中,靠谱吗?
  • 玉渊谭天:奉劝高市早苗不要在台湾问题上搞事
  • 国务院国资委召开国有企业经济运行座谈会
  • 涉案超2.7万亿!佘智江,引渡回国
  • 4分钟速览《大国外交》之《东方风来》
推荐内容
  • 非全日制博士78万元总学费,算不算“天价”?
  • 神吐槽:潘金莲状告导演 西门庆也应当被告
  • 国家网信办通报涉退役军人违法违规账号处置典型案例
  • “2017最具期待数字平台竞标晚宴”圆满落幕
  • 银行柜台取现遭“盘问” 反诈不应“加码误伤”
  •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在京闭幕